首先,国内的大多古典家具拍品缺乏良好、完整的成交纪录传承,国内的拍卖公司在征集、纪录拍品时应十分注意。
其次,拍品“买卖周期”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各大拍卖公司,比如,几个月前刚刚拍得的作品,转手到下一个拍场,出现了同一本拍卖年鉴里同件拍品有两次纪录的情况。当然,不仅是古典家具拍品,其他艺术品同样面临这样的困境。这一问题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拍品成交额上不去、成交率降下来。虽然行业大军、收藏家队伍在不断壮大,但重中之重的拍品用仍有99%“在途”,只有1%“在宅”。
最后,国内的拍卖公司为了提高业绩,不断增加拍卖场次和拍品数量。以前拍卖图录是论“本”计,现在是论“箱”计。藏家审美疲劳、行家疲于奔波,整个行业处于“竭泽而渔”的危险之中。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艺术品拍卖市场大环境陷入低迷,这是对艺术品、古典家具拍卖的一次重大考验。艺术品总量增幅有限,如果只是增加场次,对艺术品拍卖行情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往往是拍卖公司累得够呛,可拍卖成交率、成交额却不尽如人意。如此情形之下,何不以退为进?不在数量上逞能,而是在质量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