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储材” 广西抢占国家储备林基地“鳌头”
为国“储材” 为民“储财”
——广西抢占国家储备林基地“鳌头”
广西正在将全区1/8林地逐步建设成为国家储备林基地,继独占全国最大木材产区“鳌头”之后,又抢得全国最大木材储备区“头把交椅”。
这项庞大的绿色生态工程由国家开发银行提供300亿元贷款,国家财政给予贴息,到2022年完成2100万亩国家储备林建设;加上其他渠道资金参与,广西建设国家储备林投资高达380亿元,建设总规模2800万亩。基地建成时,全国储备林提供的优质木材,将有近半出自广西。
广西国家储备林一期工程201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广西林业集团作为承接国开行贷款的投融资平台,联合13家区直国有林场具体实施,目前已经完成260万亩,进度和规模双双领先全国其他项目省市区。
1、融资造林:“平台”“主体”双肩挑
2015年年底,自治区政府与国家林业局、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共同推进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合作协议》,广西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国家储备林项目的省区。
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广西林业集团作为项目一期的融资平台、二期项目的投融资主体,统一承接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承担统贷统还责任。
广西国家储备林项目工程一期贷款额100亿元,建设规模750万亩,在广西林业集团和13家区直国有林场实施。项目启动以来,广西林业集团切实履行投融资主体和统一融资平台职责,将项目作为“头号工程”来抓。
目前,通过广西林业集团融资平台累计发放项目中长期贷款45亿元,约占同期国开行全国储备林项目贷款总额60%。以今年4月广西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现场调度会召开为标志,县(市、区)作为主战场,二期贷款200亿元、建设规模1350万亩国家储备林工程正在加紧推进。
2、战略部署:国家“储材”民“储财”
从2012年开始,由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人员组成的调研组先后来广西调研,为建设国家储备林出谋划策。
2013年、2015年、2017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加快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建设国家储备林制度”等作出了部署。国家林业局将储备林基地建设列为“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并将广西作为先行先试地区予以重点支持。
今年1月25日,在自治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继续实施金山银山工程,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
高屋建瓴,踏石留印。为有力推进这项为国储材、为民储财的好项目,自治区政府建立了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厅际联席会议制度。自治区林业厅成立专门机构统筹协调全区项目建设。广西林业集团与13家区直国有林场打头阵,担当起实施一期项目的主力军。
“部委引领、地方增信、银行融资、自营还款”,新植集约林、改培低产林、抚育提质量三管齐下,这是项目推进的“路线图”。广西林业集团负责人说,三种模式都注重中大径材、珍贵树种与速丰林的科学搭配,既能“以短养长、还贷无忧”,又能“为国储材、高效持续”。同时,借助大宗林木交易电子化、平台化,将有力推动机械化植树与采伐,推广良种良法、科学修枝等先进技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地经营现代林业。
规模更大的国家储备林项目二期工程与脱贫攻坚相结合,自2017年4月起,在全区14个设区市72个县(区、市)陆续铺开。其中,贫困县41个,占项目县总数56.9%,占全区贫困县总数75.9%,覆盖25个连片特困县区。
据测算,二期工程除森林资源培育外,还通过乡村道路、林区道路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出行交通等条件,可使项目区约100万贫困人口受益,直接惠及12万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每年可提供1584万个工日,安排6.33万个劳动力就业,投工投劳增收17.42亿元,获得林地租金6.86亿元。
广西林业集团充分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积极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和助力脱贫攻坚,首笔5000万元贷款发放至巴马瑶族自治县后,又与来宾、崇左两市政府,以及忻城、象州、金秀、三江、兴宾、武宣、大新、苍梧等8个县区政府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当地国储林项目。目前,该集团与三江、忻城两县合作取得初步成效,推动组建了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平台公司,力争把国有林场商品林基地率先建成现代特色林业核心示范区。
3、建设路径:“先锋”先行先示范
广西林业集团除自身规划承建244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外,还全力推动实施全区国储林项目,与13家区直国有林场担当起建设国储林的“先锋军团”。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2009年种有一片面积2667亩的尾巨桉人工单层纯林,2014年间伐后每亩保留尾巨桉43株,同年底套种米老排、火力楠、红椎等乡土珍贵树种,每亩补植55株。现在,这些不足“3岁半”的珍贵树种,已经长到两三个成年人高,尾巨桉则普遍长成了“A4腰”“10楼高”。这片纳入国储林项目的混交林,仅桉树亩产值就达1.7万元以上。除此以外,还有两项效益尚未计算在内:一是头轮间伐一半桉树的到手现款;二是间伐后套种新树的蓄积价值。
七坡林场“延长周期、优化结构、混交套种”近自然化经营森林的模式,展现着广西桉树从“速生”迈向“优质”的新发展方向,成为今年4月广西国储林基地建设现场调度会推广学习的范例。
走进南宁树木园连山管理区,蚬木、格木、黄花梨等20多个珍贵树种让人目不暇接,总面积4700多亩,这是该园的国家储备林项目。此前,南宁树木园在桂平市金田林场10万亩林地上,营造周期5年的速丰桉。2016年起,转向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经营国家储备林,利用专项贷款继续收购金田林场原有松杉成熟林4000多亩,又在桉树迹地新造杉木林5000多亩、松树林1000多亩,总面积再增1万多亩。“国储林项目贷款充裕,期限长利息低,还有贴息和补助,培育大径材最划算。”南宁树木园桂平市造林管理区负责人说。
三门江林场龙母分场国家储备林3年树胸径已有18.5厘米。这片高产示范林在活立木交易会上一亮相,就被客商轮番竞价,452亩山林拍出453万元高价,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林”。“成功奥秘是良法抚育,重点是测土配方施肥。”自治区速丰林基地管理站负责人介绍。
如今,桂粤交界大桂山林场野牛岭林地,1000多亩红豆杉挺拔秀丽;西南边陲派阳山林场,土生土长的桐棉松雄风再振;云贵高原边际雅长林场,混种的云南细叶松、西南桦和光皮桦各展风姿;北部湾畔钦廉林场,罗汉松纷纷登场……
4、机制创新:“绿色”金融乐融融
南宁市兴宁区沙坪村今年冒出一个“千亩珍贵树种园”,新种的土沉香、红椎、格木和火力楠等10多个乡土树苗引人好奇。这是广西林业集团投贷近1000万元建设的国家储备林示范项目。
“按照项目要求持续投入,30年后每亩将有大径材20立方米,亩收入将达10万元,年均3300元。”广西林业集团下属造林公司负责人算了30年大账,底气在于贷款最早第8年偿还,最晚期限长达27年,还可再宽限8年。这是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为国家储备林量身定制的“绿色”金融创新产品,覆盖储备林生长周期,可在储备林进入采伐期产生经济收入时再还贷。中央财政贴息支持,自治区财政每年也安排近千万元专项资金配合。
国家开发银行对广西项目贷款实行一系列优惠: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确保建设期内无需偿还本金;项目资本金比例按最低20%执行,远低于世行贷款40%-50%的资本金比例,大大减轻造林主体的出资压力;项目正式授信与预授信相结合,一揽子解决总体融资需求,并根据项目成熟度保障项目用款需求;首次尝试采用国有林权抵押作为项目合格抵押物,示范推广意义重大。
中央财政贴息3%的同时,国家林业局也提供诸多红利——一般树种的新造林、现有林改培补助300元/亩;珍贵树种的新造林、现有林改培补助500元/亩;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助100元/亩。
贷款实施“统借统还”方式,广西林业集团作为借款人或共同借款人统一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并统一向国家开发银行还款。项目单位以现有林权为抵押物,直接抵押给银行。银行以“报账”方式放贷,即按实际建设的国家储备林面积和成本发放。
国家开发银行广西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国开行在项目运作之前,从林业投资周期长的特点做好顶层设计,构建了“风险准备金+林权抵押+林业保险”的风险防范机制。
5、要闻速评:直把“鳌头”化“甜头”
“绿色”和“生态”,在新时代成为越来越耀眼的热词。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正是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的重大战略。一肩挑起全国最大产木区和最大储木区重任的广西,2015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全国面积最大的基地,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全新实践。这一全国性战略工程,任务十分艰巨,使命无上光荣,前景非常广阔。
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需要系统规划,统筹治理,多方协同,高位推进。建设国家储备林,抓准了绿色发展、生态建设之命脉,是一项基础性战略工程。广西成为这一绿色事业的先行者和主力军,既是八桂林业人的大事,更是壮乡各族儿女的大事。让我们共担时代使命,共做应有奉献,共创生态伟业,共享民生福祉,使广西抢占国家储备林基地“鳌头”,化作全区人民真切获得的“甜头”。